零起点脉诊入门 杨力
- Catégories : 保健/养生>中医养生>经络穴位
- ISBN: 9787518432714
- Disponibilité : Disponible
- 出版社: 中国出版社
-
26,99€
书名:零起点脉诊入门
ISBN:9787518432714
作者:杨力 编著
出版社:中国轻工业出版社
出版时间:2021-04-01
页数:184
字数:200000
开本:16开
纸张:胶版纸
包装:平装-锁线胶订
是否套装:否
【产品特色】
【编辑推荐】
总结古今经验.拉开千年脉诊秘密.
三根手指辨健康.秒懂中医切脉知识 →综合探讨脉学相关理论.
一学就会的脉诊方法和技巧→ 切脉的手法、寸关尺的脏腑配属.
图解28种脉象.快速掌握脉诊 →脉象辨识问题.
根据五脏四时的脉象.顺时保养不同脏腑 →按照脉象与脏腑的对应关系调理疾病.
切脉辨清体质后如何调养 →按照体质养生及调理疾病.
切脉厘清病症.常见病靠脉象便知→以脉诊病与以脉辨证.
【内容简介】
本书为著名医学专家杨力教授所著.从脉学的基础知识入手.配合精美图片.详细直观地教授读者脉诊定位的具体方法、步骤、要领及入门技术.操作性强;后半部分还详细列举了28种脉象的主病、特征及鉴别方法.以及不同季节及不同体质下的脉象特点.还对常见慢性病的脉诊表现一一做了展开介绍.方便初学者对脉诊建立起正确的认识.
【作者简介】
杨力
中医养生专家
中央电视台《百家讲坛》特邀专家
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.博士生导师
著名中医学家.中国作家协会会员
杨力教授学识渊博.精通医学.从事中医研究45年.行医长达40年之久.尤其重视“药食同源”饮食养生之法.其在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主讲《黄帝内经》二十八年.研究易经五十年.近年来.杨力教授进行了上千场全国健康大巡讲的公益讲座.深受老百姓的喜爱.杨力教授出版著作两千万字.其中养生专著三十多本.她的养生科普书《杨力养生23讲》《杨力谈中年养生》《杨力谈老年养生》等反响甚大.现已进入了千家万户.
【目录】
*章 三根手指辨健康.秒懂中医切脉知识
*节 中医离不开切脉
第二节 要清楚何为脉.何为脉象
第三节 学脉诊前.先要知道的事情
第四节 脉诊真的靠谱吗
第五节 了解脉诊原理.揭开脉搏告诉我们的信息
第六节 脉诊步骤歌诀及释义
第二章 一学就会的脉诊方法和技巧
*节 寸口脉诊分候法.五脏六腑的健康一“摸”便知
第二节 指力取脉法.运用手指力量探索身体密码
第三节 脉诊指法技巧
第四节 脉诊注意事项
第三章 图解28种脉象.快速掌握脉诊
*节 构成脉象有哪些要素
第二节 脉诊也要多元辨证.才能更精确诊断
第三节 脉位异常类——脉的位置高低深浅
第四节 脉率异常类——每分钟脉搏的次数
第五节 脉势异常类——来去之势的流畅度
第六节 脉体异常类——脉搏跳动的形态
第七节 脉力异常类——脉搏跳动的力度
第八节 脉律异常类——脉搏节律的整齐度
第九节 脉管的紧张度——脉管的迟缓程度
第十节 病脉转变是病情变化警示.这些变化该留意
第四章 根据五脏四时的脉象.顺时保养不同脏腑
*节 了解五脏与脉象之间的关系
第二节 五脏平脉、病脉、死脉的区别
第三节 四季与脉象的关系
第四节 肝应春.绷紧的“弦脉”
第五节 心应夏.汹涌的“洪脉”
第六节 脾应长夏.脾脉“缓”
第七节 肺应秋.游离的“浮脉”
第八节 肾应冬.潜藏的“沉脉”
第五章 切脉辨清体质后如何调养
*节 气虚体质——气短
第二节 阳虚体质——怕冷
第三节 阴虚体质——缺水
第四节 痰湿体质——痰多
第五节 血瘀体质——长斑
第六节 湿热体质——长痘
第七节 气郁体质——郁闷
第八节 特禀体质——过敏
第六章 切脉厘清病症.常见病靠脉象便知
*节 心脏病
第二节 高血压
第三节 感冒
第四节 糖尿病
第五节 胃病
第六节 腹泻
第七节 便秘
第八节 头痛
第九节 失眠
【免费在线读】
脉诊真的靠谱吗
中医和西医都会诊脉.诊察的部位也都是患者的腕部.也同样是利用食指、中指、无名指的触觉来了解动脉搏动的情况.西医主要是通过脉搏来判断心率和心律.但中医切脉往往要切上好一会儿.才能了解病情并做出综合诊断.
中医切脉诊断疾病的依据是什么早在明代李时珍编写的《濒湖脉学》上.就通过感触左右桡动脉寸关尺三部(脉学术语.手腕桡骨茎突前后的部位)的浮中沉来确定五脏六腑的阴阳表里和寒热虚实.使五脏六腑病变的部位有了明确的脉象依据.这也是中医切脉诊断疾病的依据.脉搏的力度、频率.对应着中医所说的“气”.气是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*基本物质.也可以简单理解为人活着就是因为有气.
人在运动时.心跳加速.身体发热.气就旺;染病发热时.心跳亦快.气也旺.有力气足.无力气虚.所以无论运动或病态导致的心率增快.脉搏有力都是气足.而脉搏力度不足则是气少.比如两人都跑10千米.脉率都很快.但一个人的脉搏按下去是有力度的.说明他气足.可以继续跑步;但是另一个人的脉搏按下去力度不足.说明他气虚.如果再继续跑就可能?问题.
随着现代医学发展.我们可以做出更科学的解释.因为动脉是直连心脏的.所以通过脉搏的频率和力度等可以反映心脏搏动情况.又因为心脏收缩和舒张有周期性起伏.因此通过脉搏的跳动变化.可以了解心血管系统的变化.比如心脏每搏动1次.桡动脉也搏动1次;心脏搏动快.脉搏也快;心脏收缩力量强.脉搏也强;心脏患病时.心律不齐.心脏搏动时跳时停.脉搏也相应地出现不规则.因此无论从西医理论上讲还是从中医理论上讲.通过脉诊来诊断疾病都是有依据的.
构成脉象有哪些要素
脉象要素通常以位、数、形、势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归纳.这些是构成脉象的基本要素.掌握这些要素不但能体察脉象的基本特点.还能起到执简驭繁、知常识变的作用.从而逐步学会并分辨出各个脉象的形态特征.
(一)脉位的深浅
脉位.指脉搏跳动显现的部位和长度.是诊脉时给指端的*感觉与印象.当三指放在脉搏上时首先感受到的是脉搏跳动*明显位置的深浅、长短.有的轻轻一摸就能摸到.有的却需要用力才能摸到.这就分出了浮脉和沉脉.如果脉位藏在筋骨里面.需要推筋着骨去取的.那就是伏脉.而正常脉的脉位则不浮不沉.中等力度就可以取得.寸、关、尺三部也都可以摸到脉.
(二)脉势的强弱
脉势是指脉搏应指的有力无力、流利度、紧张度等趋势.找到脉之后.需要慢慢加力向下按.然后再把力度减小一点.手指再提回原处.反复数次.用指端感受脉对手指的抵抗力.正常脉象是在静止状态下.应指和缓.力度适中.且速率均匀.质感柔和.如果按下去感觉脉很硬、很实、反弹力度很强.就证明这个脉有力量.代表正气实.为实脉.说明邪气与正气互相争持不下.交争剧烈.中医通常讲邪气实.正气亦不弱.即邪实而正不虚.
如果手指按下去没遇到多少抵抗力.按到哪儿就在哪儿.逆来顺受.甚至稍一加力脉就没有了.这种脉没力量.为虚脉.代表正气虚.因气虚无力鼓动脉道而显得无力.气虚之人可以说是生理功能低下.气、血、津液运行量小.不足以鼓动有力.治疗上首先要补充、扶助正气.正气足自然就能够与邪气进行斗争.
(三)脉形的粗细
脉管的粗细是针对脉的形体而言的.正常脉象粗细适中.就好像人的胖瘦正合适一样.怎样知道脉形的粗细程度呢?可以用手指从拇指一方向尾指一方、再由尾指一方向拇指一方按摩几下.感知脉管的宽度.通俗来讲就是看脉有多粗大或者多细小.
如果脉管充盈.说明体内气、血、津液充足.流动时往外输送的力量就大.输送管道(血管)的空间也大.气血输送能力就比较强.如若脉形过粗过宽.甚至边界不清.通常表示体内有湿邪.就好比脉管如河道.水足河道充.水满则流溢.
如果脉管较细.即便体内正气足但空间不够.也不能及时外送.气血输送能力就会变差.说明体内气血不太充沛.如果脉形过于细小的话.或者是柔软如发丝.或者是坚硬如钢丝.则可能是阴血不足、血壅气郁所致.
还有一种特殊情况.比如较常见的脉大而无力或脉小而有力的例子.这就涉及气血的偏盛偏衰问题了.气血是互为阴阳的两类物质.气主要负责输送.将血液灌输到全身.所以它属阳.主动、主扩张;血属阴主滋养.它有形体(液体).看得见摸得着;脉的力量或粗细是气血共同作用的结果.但血侧重于脉的力量.气侧重于脉管的粗细.二者都强.脉就粗而有力;二者都衰.就细而无力;气衰血强.脉就细而有力;气强血衰.脉就粗而无力.所以粗细还要综合气的作用一起看才更有意义.
(四)脉形的长短
脉形的长短是指脉搏的长度.也就是手指能够感觉到脉动轴向范围的长短.分为长脉和短脉.脉形大小合适.脉体较长而自然.柔和有弹性.这是正常脉象.
如果脉形长度超过本部.即指脉气搏动范围超过本部的状态.就好似如循长竿.又感觉长而紧且硬直.如牵紧之绳长而硬.则可以诊断为病脉.如果脉的形状短缩.脉气搏动范围短小.不及本部的状态.不能充满寸关尺.脉在指下搏动.刚刚触及就缩回.常常只能在关部触及.尺寸两部不明显.则为短脉.如果短而有力则为气郁.短而无力则为气虚.
【书摘与插画】